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北宋小商户 > 第四百六十五章 抵达析津

第四百六十五章 抵达析津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辽国的析津府也是一座大城,因为辽国实行的是四季“捺钵”制度。

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,契丹语词,意为辽帝的行营,

自辽代以来,“捺钵”一词由行宫、行营、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,即所谓的“春水秋山,冬夏捺钵”,合称“四时捺钵”。

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的行营制度,因此辽国虽成一国,却并没有固定的都城一说,只有一个名义上的都城,上京临潢府。

除此之外,还设有辽中京、辽东京、辽南京、辽西京,这四京既有国都的职能,也有分管所属地区军政大权的职能,更类似于汉人王朝的都督府。

上述五京中,尤以南京析津府为重,尤其是这两年,几乎被当成了都城使用。

确切的说,此时的析津府还不叫析津府,而称南京幽都府,析津府这个名字,那还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。

之所以把幽都府叫成析津府,实在是大司农的历史盲点所致,不过也不差,一个地名而已,迟早要改的,先叫着习惯起来也好。

其实不光是析津府,其他许多地名,都与大司农的认知有很大出入。

此时的析津府城高墙厚,宽不知几许,也是一座少有的雄城,这样的城池,若没个倍的兵力围着,一时间也是很难打下来的。

城内居民,大多也与汉人模样打扮无异,反倒是辽人模样打扮的行人占了少数,即便能偶尔见到一些地中海,也是穿着汉人的服饰居多,街道两旁的商铺,同样是鳞次栉比热闹非凡,其门面样式,也都明显是汉人的风格。

看来,即便是辽国的陪都,其汉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北宋大法官堡宗别闹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?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朕乃一代圣君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混在洪武当咸鱼干宋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
返回顶部